•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文博天地
文博管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博天地
博物馆藏品征集面临挑战
发布时间:2018-08-17浏览次数:1
博物馆的藏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最真实的纽带。拥有高品质、多数量的藏品,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或者艺术馆,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自博物馆诞生以来,社会资源的调查研究和文物征集,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责。目前中国博物馆发展速度非常快,各地新建馆日益增加,在博物馆基础业务工作中最缺乏的是藏品。而文物收藏与博物馆,从博物馆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最直接的渊源。当今大热的“国宝档案”“鉴宝”“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将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收藏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收藏热的兴起,促进了全民对文物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交流,是博物馆征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如何吸引社会收藏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如何与收藏界建立积极、快捷、有效的征集途经,是博物馆能否发挥角色定位的重要问题。
收者有意授者无情— — 博物馆收藏来源面对的困境
中国博物馆界传统意义上的藏品收集途径包括:各文物考古所考古发掘品移交、考古所和博物馆联合发掘、从社会流散文物征集、与收藏者价购所得、在政府支持下从拍卖行或文物经营公司价购所得、博物馆接受无偿及有偿捐赠。
随着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文物考古事业成果不断,也催生了考古遗址的现场保护,在考古原址建造遗址类博物馆成为趋势。一直以来博物馆藏品来源中,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移交博物馆,日益成为文物考古和博物馆管理者的难言之苦。本是同属于一个管理体系,但在完成考古报告之后,文物的归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量的文物集中保管在考古所的库房,各地的考古所大都建了符合国家藏品保管条件的文物库房,并有专职的文物保管人员。博物馆与考古所之间在文物流通上的可行方式,只停留在共同举办专题展览时借展。
上世纪同一个文物管理部门下属博物馆与文物商店之间,常有文物调拨。当今文物商店大都改制,大量文物进入流通市场,与博物馆收藏擦肩而过。目前在价购方面,并没有固定的最佳交易途经,本应进入博物馆收藏的,常在拍卖场花落别家。
在全民收藏的形势下,博物馆文物征集的主要途经是散落在社会上的收藏品。当收藏家把藏品试图送到博物馆时,博物馆是否能付给他想要的价格,却是一个大问题。国有博物馆的经费归属上级财政部门,一件文物从博物馆开始接触藏家,到完成上报程序得到批准且经费到位,各地遵行的规则并不相同。最有效的制度和流程是以年度为单位,上级财政下拨一定额度的文物征集经费,在这个前提下博物馆自己做主价购,及时与藏家达成一致意见并使物品入藏。目前全国各地文物征集方面的政策尺度和流程不一,征集文物经费使用严格到举步为艰时,就丧失了许多国有博物馆及时征集社会流散文物的机会。如个别省区文物征集经费使用采取社会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文物征集工作的基本规律,收者有意,授者无情,致使许多文物与博物馆有缘无份。
世界上众多博物馆与社会收藏界有一种微妙的关系。许多好的物品进入博物馆成为藏品,得益于诸多大收藏家的无私奉献,甚至许多博物馆名字来源于收藏家的整体捐赠,如美国赛克勒和弗瑞尔博物馆的命名即是如此。源于收藏家捐赠的博物馆,将某一展厅永久性以其姓名命名,也是为了感恩收藏家的奉献。收藏家与博物馆由于收藏品的入藏,成为永远的“亲戚”。中国博物馆界的前辈苏东海和他的夫人将一生的收藏捐赠给首都博物馆,从此伴随他们生活一辈子的物件保存在博物馆,在一定意义上讲,博物馆成为他们保存自己生命记忆中的另一个“家”。首都博物馆征集人员在帮助苏先生整理这批捐赠品时,包括与苏先生和夫人的对于捐赠物的口述史一并收集,以备全方位了解物品背后的故事。上世纪小学课本中《草原小姐妹》油画的作者官布和夫人萨云,在官布病中他们特意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考察,认为这里有条件保存他的画作,在有生之年要给他的诸多心爱作品找到一个永久的家园。他去世后,萨云按照官先生的愿望,将《草原小姐妹》等代表性画作无偿捐赠给首博,包括创作草原小姐妹过程中与龙梅玉荣的通信以及给她们画的速写、素描稿等,确保文物背后信息链条的完整性。
博物馆与社会收藏家之间建立健康、友谊的关系,永远是博物馆收藏中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下,如何处理博物馆与收藏家的利益关系,变得异常敏感也令人望而却步,如何在制度上给予博物馆工作者以监督与保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文物征集与国际的接轨
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各博物馆从境外回购流散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品,以及购买与本馆收藏定位有直接关系的外国文物,是一个趋势。但目前各地的政策尺度并不具备实操性,海外文物征集和流程有待完善提高。从文物主管部门角度开展此项工作更有力度。首都博物馆接受过来自美国胡博·华士的一批油画捐赠,是在北京市文物局直接支持和保障下完成所有流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生活在旧金山的爱国华人收藏家招思红女士不间断地给首都博物馆无偿捐赠了海外华人收集的数百件近现代文献资料,包括民国时的课本等文物。如何回馈这些远隔重洋的爱国华人,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 2011年休伯特夫妇捐胡博·华士作袁世凯画像(1898 年)
现在中国的博物馆开始向5000家发展,博物馆国际化程度是需要面对的重要发展方向,捐赠政策也需要从政府层面上与国际接轨。给予收藏家捐赠行为以适当的免税与经济回馈,是开拓博物馆文物入藏渠道重要的保障。国内以及国际具有经济实力的很多职业收藏家及外交官、艺术家、实业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都不同程度地热爱文物艺术品,拥有丰厚的收藏,他们是博物馆收藏中非常重要的活水,如何在政策上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博物馆在会员制管理,在收藏家、捐赠者回馈方面,要根据中国特色制订有效的章程办法,尤其是在博物馆理事会建设中加大藏品征集的政策支持。在博物馆自我造血过程中,在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中,使博物馆藏品来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博物馆的专业团队不与藏品深入对话,很难有扎实的藏品研究基础,很难建立科学系统的研究体系
近现代民众日常生活的阶段性物证、现当代城市重要历史表征和历史事件的收集,对于一个博物馆尤其是城市博物馆,非常重要。如首都博物馆2003年非典期间收集的物证,将成为给后人讲述这段历程难得的物证,再如APAC期间世界著名国家元首手签的“未来之舟”,也将成为记录北京这座城市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珍贵物证。
当下中国博物馆正在实践“让文物活起来”给大众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此增强公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全国博物馆界互借文物共办展览的工作非常频繁;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给博物馆藏品的研究与展示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使博物馆之间的藏品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同类型同地域博物馆重复品的交换与价拨,即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深层次合作,也许不久可以看到这些合作。
当然,当今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已经成为高危职业,社会上许多艺术家或工艺大师们,都非常乐意请博物馆收藏他们的作品,但博物馆不能因为增加收藏品而背离收藏的定位与门槛,因为艺术作品一旦被博物馆收藏,它在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价格会转眼倍升。把握博物馆收藏的品质,是博物馆人维护职业道德的坚持与职守。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最大理由。对于博物馆而言,因藏品的研究和解读而产生的自创展览,体现一个博物馆的收藏实力和策展能力,这是各个博物馆展览诞生最主要的途径,当然依靠调集其他博物馆的藏品举办展览,也是其中一种类型,体现一个博物馆的综合策展水平。但立业之本应是基于对馆藏文物的研究并结合其他博物馆的藏品而诞生的自创展览,是一个博物馆自始自终必须坚守的本业。藏品关系到专业队伍对于博物馆事业根本性的理解与情感培养。如果一个博物馆的专业团队,不与自己的库房藏品进行深入对话,很难有扎实的藏品研究基础,只能知其一不知其二,科学系统的研究体系很难建立。
正如苏东海所说,认识藏品,是真正认识博物馆的开始。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也曾说过:众多民间、专业、痴迷于艺术的收藏家和捐赠者的激情,造就了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收藏。当博物馆收藏变成全民支持的事业时,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美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