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文博天地
陈列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博天地
陈列运用高新科技的剖析
发布时间:2017-06-30浏览次数:1
当前,博物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博物馆陈列中大量高新科技的运用。毋庸置疑,现代科技为博物馆陈列设计开辟了广阔空间,无论是理念创新、内涵拓展、形式丰富、艺术提升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现代科技与博物馆陈列相结合,尚属新生事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引和评判标准,导致高新科技被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成本高昂、资源浪费,而且展示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高新科技的性质定位高新科技是一种展示手段。现代科技与博物馆陈列原本归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领域,当其传播、展示信息的功能被博物馆陈列所采用,它就以陈列展示手段而存在。
相对于传统展示手段而言,高新科技是一种“特殊”的展示手段。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形态不同。传统展示手段如图照、塑形、绘画、沙盘、场景等,是以实体形态存在,而科技展示手段则是以无形的技术形态存在。二是运作方式不同,实体形态被赋予特定的陈列信息,就会转化成陈列展品;科技展示手段则是通过技术设备将设定的信息传送给观众,形成陈列展品。三是展示效果不同。传统展示手段展示给观众的是承载特定陈列信息的静态实体;科技展示手段展示给观众的是动态过程。
在博物馆陈列中,单纯的科技展示是不存在的,它必须结合一定的实体形态,以展示陈列信息为目的才能实现作为陈展手段的作用和价值。高新科技仅为辅助性展示手段,传统展示手段作为主体性展示手段更符合博物馆陈列的内在要求,高新科技只有与传统展示手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
运用高新科技的目的从哲学意义上来讲,高新科技与陈列是手段与内容目的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务目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可见,高新科技以博物馆陈列自身,即自我规定性为原生目的。所谓自我规定性,是指事物赖以存在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博物馆陈列运用高新科技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实现自我特质的巩固和完善,而这也正是评判高新科技运用是否得当的根本标准。
博物馆陈列除了自我规定性外,还会因外部情势的需求产生其他目的,相对于高新科技而言,就是“目的之目的”,姑且称之为次生目的。
高新科技处理原生目的与次生目的二者关系的原则是:原生目的优先于次生目的,即在实现原生目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次生目的;绝不能本末倒置,片面追求次生目的,而背离原生目的。
博物馆同仁针对“高新科技在博物馆陈列中所发挥的作用”问题莫衷一是,下面就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扼要评论:观点一,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亦是博物馆陈列的固有属性。但科学性并不能等同于科技性,并不是“博物馆陈列科技含量愈高,科学性就愈强”,这种看法易造成以大量科技产品的简单堆砌模糊了对陈列内在规律的探索。
观点二,提升趣味性。趣味性是博物馆陈列的目标之一,但趣味性并不属于博物馆陈列自我规定性范畴。不同观众因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文化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兴趣爱好亦大相径庭,如何通过高新科技的运用尽量满足多数观众而不导致顾此失彼尚待解决。
观点三,增强互动参与性。现代科技将“动态陈列”从设想变为现实,观众的主体意识大为增强。然而,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一样,仅为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并非陈列的本质特征,是“动”是“静”,还是“动静相宜”,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至于参与性,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观众手摸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