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2011年3月3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是“十二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是一个亟待研究和破解的课题。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从创意经济的视角入手,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一、创意经济与旅游创意经济
(一)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的。创意经济,又称创意产业、创造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意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问题,是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各类产业的高度概括,具有覆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关联效应。具体而言,创意经济一方面以科技为手段,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另一方面又将教育、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消费等领域有机地进行组合,把人的创意与产品制造、文化生产直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断增值的创意产业链,使产业化的创意活动不仅积累了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1)。所以,创意经济以内容震撼消费者心灵,是文化、艺术、科技与经济有机融合的结果。国外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将其看作实现跨越式“蛙跳”的优势产业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颠覆。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2)。
(二)旅游创意经济
根据创意经济的引信理论,创意如同炸弹的引信,形态虽小,却是引发旅游产业巨大能量释放的前提。诸多的旅游发展实践证明,创意在推进旅游资源的价值转化与体验塑造、推进旅游经济的业态创新与转型升级和推进旅游产业的功能拓展与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旅游业具有创意经济的属性。鉴于此,旅游业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入创意产业的范畴。
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的旅游发展形式被称为创意旅游(4)。旅游创意经济是以创意为重要驱动力的旅游发展新理念,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变化的旅游增长新方式。与过去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高品位的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性相比,这一理念更加强调以充满创意的眼光和方法去发现非传统的旅游吸引物、利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培育未来的旅游景观,更加强调去研判需求变化,引导旅游需求,拓展旅游市场。
二、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问题诊断
(一)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和手段单一落后
由于受管理体制、资金短缺、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制约,河北省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除革命与政治上的重大意义外,缺少普遍价值的挖掘和展示;红色旅游产品方式和开发手段单一,陈列式和橱窗式等静态式展览仍占主导地位,项目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旅游者不能真正感受和体验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形成的红色精神,很难点燃游客对“红色年代”的激情,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虽然近年来红色景区外部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景区展陈手段等也不断改进,但主要突出的是“红色”教育功能,“旅游”功能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缺乏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休闲、度假和体验项目,食、住、购、娱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
(三)红色旅游品牌价值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河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全省138个县中有131个是革命老区县,除长征类外,其他7类红色旅游资源(建党建军、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统一战线、解放战争、革命家、革命烈士)单体120多处,且呈现出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资源等级高,垄断性强和资源时间序列连续,内容系统完整等几大特点。但是由于大部分的红色旅游地都陷在革命价值大小的比拼上,产品开发初级化以及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导致红色旅游品牌价值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精品、名品。
(四)红色旅游产业化程度低,综合效益差
河北省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空间狭小、产品单一,导致游客在景区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低的局面。另外,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类型、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也很低。因此,虽然近年来红色景区游客接待数量猛增,但旅游收入的增幅并不大,对当地居民的带动效应不明显,综合效益较差。
(五)市场化程度低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承担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各地红色景区的发展主要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但是大多数红色景区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单靠财政拨款的“输血式”发展很难持续和发展壮大。近年来,河北省的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如西柏坡纪念馆于2008年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2012年4月,邯郸涉县与香港尚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开发“八路军129师纪念馆抗战休闲基地”的协议,这些都标志着河北省的红色旅游经营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化发展,但毕竟刚刚起步,存在与市场接轨不足、缺乏市场化运作方面的经验和有效措施、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
三、创意经济视角下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思路
河北省作为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从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红色旅游发展远未形成产业,亟需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及理念去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开发适合体验经济、符号经济消费背景下的旅游产品,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多重功能。
(一)树立“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
首先要立足于大众旅游市场,用大众的旅游消费心理来重新认识和发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在坚持红色旅游资源中的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将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普遍价值点与现代旅游消费热点进行碰撞对接,开发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另外要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方式,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老年人怀旧、青少年学习成长励志提供情感诉求场所。
(二)积极推进创意产业与红色旅游吸引物的融合
符号经济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独特现象,旅游作为一种符号消费的范式,实质上是寻找符号、体验符号、从符号中获得满足的过程(5)。从符号消费、仪式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到某个场所,更多地是看重旅游地所蕴含的一些符号意义。旅游符号迎合了人们情感和精神的需要,其力量是理性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6)。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承载着特殊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其富含的精神价值(如西柏坡精神)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工程,但其发展应当抛开单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说教,避免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红色旅游开发应当运用创意经济的思维,契合旅游者符号消费的特点,将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本化运作。即红色旅游活动设计应以互动参与为前提,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通过提供人本化、细微化、延伸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让消费者产生欢喜、惊讶、激动、感叹等方面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因此,河北省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应特别重视深挖其独特的革命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和动漫产业、影视产业、文化表演、节事活动、手工艺品以及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融合,精心构建红色旅游文化符号,打造出老区特有的文化品牌。
(三)搞好资源整合,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创意能够给旅游活动注入无限的活力。一些原本不具备旅游资源特征的或不便于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均可借助创意旅游进一步扩大其发展空间(7)。河北省红色旅游开发应当以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运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自然景观,突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通过创意的手法进行多维化整合,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农业、工业、新农村建设等融合发展,不断拓展红色旅游新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红色旅游和其它产业的融合渗透。
(四)加强营销创意,提高红色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吸引力
品牌的形成与增值有赖于游客对它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而游客获悉和感知品牌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为了提高游客对“红色旅游”旅游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营销(8)。随着营销从产品营销、服务营销、体验营销、情绪营销的不断深入,故事营销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河北省红色旅游地应当在深入研究革命地、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的基础上,通过编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用故事营销来促进品牌建设。与此同时,还应推进“九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书(一本红色旅游书籍)、一会(一场红歌会)、一影(一部红色电影)、一赛(一场红色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一漫(一部红色旅游动漫)、一卖(一场“红色藏品”公益拍卖会)、一录(一部“红色名人”纪录片)、一卡(一张红色旅游卡)、一节(一场红色旅游节庆),以此来提升河北省红色旅游地的知名度、认可度和忠诚度。
(五)创新体制,努力向“三化”方向迈进
体制障碍是多年来制约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应当在保障红色遗产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框框的束缚,创新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开发(9),逐步排除阻碍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障碍,努力向“市场化运作、集团化发展、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012WT30
作者:王惠东,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宋文丽,女,河北经贸大学讲师;朱少华,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2)厉无畏,等.创意旅游:旅游发展模式的革新.旅游科学[J].2007,21(6).
(3)李庆雷,等.旅游创意经济:属性研判、问题辨识与推进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2011,12(1).
(4)郭辉勤.创意经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吕文艺,等.旅游符号经济及其运行机理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J].2010,(11).
(6)邓小艳.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广西社会科学[J].2010,(4).
(7)冯学刚,等.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旅游学刊[J].2006,21(12).
(8)李烨,等.创意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品牌培育研究.旅游市场[J].2010,(2).
(9)卢丽刚,等.论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品位提升及深度开发.党史文苑(学术版)[J].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