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学术长廊
西柏坡记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学术长廊
西柏坡精神背后的故事——红、蓝毛线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岁月
发布时间:2023-03-24浏览次数:1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孕育了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为基本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74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西柏坡精神背后的红色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红、蓝毛线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岁月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中央位置,坐落着一间土坯垒就的简陋民房,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红、蓝毛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70多年前,在这间办公室里,作战室的工作人员繁忙而有序地工作着,他们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情况,将各地发来的电报汇集整理,用红毛线、蓝毛线标出战役进展态势,并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汇报,然后再将中央的指示、命令通过无线电发报机发往全国各个战场。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后,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作战室的条件更简陋,除工作需要的基本陈设外,没有任何高级的现代化装饰。当时用的作战地图是多幅的,仗打到哪里,就挂哪张地图。参谋们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红蓝铅笔,作战参谋们灵机一动,想到可以用老乡送来的自纺自织的毛线来救急。他们把毛线染成红色和蓝色,这样就能代替红蓝铅笔来标注地图上敌我作战的情况。红毛线代表我方,蓝毛线代表敌方,我军和敌军各自部署则分别用大头针插上红、蓝光纸来标出。
西柏坡时期的战争形势发展很快,整整十个月,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的灯火总是通宵亮着,屋内是领袖们和参谋们繁忙的身影。一封封胜利的捷报从战场前线传到西柏坡,军委作战室作战参谋拿着红毛线在地图上一圈一圈地标注,先是圈住了沈阳,接着又圈住了徐州、淮海。最后,红毛线直接套到了平津地区的“脖子”上。参谋们每天解蓝线、系红线,长长短短的红毛线、蓝毛绳圈出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20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孕育出智慧,创造了用朴实无华的红毛线、蓝毛线标注地图的方法,书写了新中国辉煌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出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