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文博天地
陈列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博天地
“四条展示线”:革命史陈列内容设计师应关注
发布时间:2017-06-30浏览次数:1
当前,各地革命纪念馆、纪念园新建和修改陈列如火如荼,如何发挥革命史陈列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纪念园,从中了解和感悟历史的内涵,从而接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就成为陈列主办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笔者认为,要达到此目的,要在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更新展示方式的同时,更好地筛选和处理照片、文物、文字、高科技及艺术品、展线背景图等各种陈列要素,按照版面、文物、版面背景图、高科技手段和场景四条展示线的各自特点,精心谋划,使之既可以相对独立地展示和诠释陈列主题,又和谐统一。
其一:要把握“版面主线”。版面主线是指以图片、文字、格言、油画、国画等平面艺术品为展示手段,系统展示陈列内容和主题的部分,这是陈列展览的基本线。在参观者的记忆因素中,版面主线可以占到大约42%的比重,应予以重点考虑。选择展品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独特性。这条线是整个展览集中反映和还原所要展示的历史主要的展线,通过这条线可以凝练和提炼主题。版面主线上图片、文字版、油画、国画等各种手段的合理利用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可以活跃版面气氛。由于革命纪念馆所展示的图片大多为历史黑白照片,色调单一,营造出来的气氛死板,使观众在视觉上感觉到压抑,不舒服。为此,必须合理利用国画、油画、文字版等不同形式。因为这些形式本身有不同色调,可以活跃展览气氛。二是可以补充展览内容。因为历史的原因,缺少资料,有些重要事件、人物不能充分展示,油画、国画的艺术创作和对文字版的精心设计可以用来填补和补充缺少的内容。
在选择图片时,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大事突出,小事不漏。有的纪念馆图片较多,选择余地较大,因此在选择时要突出重点事件和人物,进行重点展示。非主要内容点到为止,不多纠缠。西柏坡纪念馆在2004年修改和完善陈列设计主线时最初选择图片500多张,在设计小样时发现版面拥挤,大小凌乱,视觉效果差,设计者坚持以上原则力主删减,最终只剩下270多张。而陈列展览完成后,社会各界的评价是,重点突出,简而不繁,气势磅礴,与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相吻合。
二是合理编排,疏密适合。因为革命史陈列受众人群的定位是普通观众,而不是专家学者。参观时间以一个小时左右为宜。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在设计时要以人为本,研究视觉传达中点、线、面的性质,大胆运用文字、图片、油画、国画等来进行各种要素的编排,并遵循生活中人们惯常的视觉要求,设计出合理、舒适、优美的视觉流程。因此,在图片选择上要依据陈列面积和空间选择安排图片数量。忌讳空间大,图片少。这样会使观众感觉空旷无物;空间小,图片多,时间长会使观众眼球疲劳,心身疲惫,对陈列麻木,印象不深。
其二:要把握“文物展示线”。文物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运用文物可使展览有历史厚重感、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并能诠释主题。然而,以往对文物的作用在理解上有着局限性。设计时一般是与主展线图片内容相配合来展现和诠释主题。随着现代陈列的飞速发展,这种观念已有所突破。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仅基于上述考虑,而是把文物设计成单独一条线,即文物展示线。简而言之就是以物带史。也就是说,即使把展览中的部分重点文物单独拿出来,以文物为脉络,用文物所包含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也可以完整地诠释展览的主要内容,诠释出展览的主题。
文物的选择要把握两条原则。一是把握文物的性格,凸显文物的魂。陈列是精品艺术,不是超市,也不是菜市场,切不可倾馆藏之所有,而是要紧扣主题,不可离题太远。宜精不宜滥,适量即可。同时,要牢牢把握文物的魂。如果说图片诠释的是历史,那么文物诠释的就是主题的魂,即通常所说的展览不仅要让观众见物,更要见精神。西柏坡纪念馆展示“土地会议”主题时,重点选择和展示了刘少奇在土地会议时用过的一个残缺的茶杯,这一文物的选择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历史内容,也展示了刘少奇的人格魅力,同时反映了艰苦奋斗这一主题。二是要依托文物突出人物的个性。革命文物不同于出土文物,大多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枪支、纸制品等,在视觉上大多不美观。设计师要理解和把握所反映人物的性格,精心选择,并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群众传达文物所蕴含的信息,来表现文物的价值。这样能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发现、去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并从中体会愉悦,学到知识,使陈列本身得到由物到魂的升华。例如,西柏坡纪念馆的陈列选择了一件周恩来用过的收讯机。此收讯机是陈毅1948年送给周恩来的。周恩来收到以后,给中央进行了汇报,并出具了收条。通过这样一件文物的展示和讲解,反映出周恩来“坚持原则,严以律己,考虑周全,处事谨慎”等性格。这样就完成了由物到人,再由人到精神的升华。这样的文物由点到线,系统展示,大大提升了陈列的品质。
其三:要把握“艺术品及高科技线”。所谓高科技和艺术品展示通常是指有立体效果的雕塑、蜡像、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全景画、半景画等辅助展示手段的单一或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但使展览灵活而不乏庄重,活跃而不乏稳定;不但可以渲染展览的气氛,而且可以使展览高潮迭起,不断吸引观众的眼球,调动观众的参观情趣,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有对不能够用其他手段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设计师在考虑时要从整个展览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在点的选择上要突出整个展览的重点——重点人物和事件,由点成线,成为展览的另一条展示线,即艺术品和高科技线。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意两条原则:一是注意把握节奏,突出重点。高科技和艺术品作为辅助陈列手段,定位就在“辅助”二字,切不可喧宾夺主。要注意把握整个展览的节奏,不可太多、太滥。要从观众的参观情绪出发,随着展览的主线,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设计,使展览呈现“山势”结构,高潮迭起,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二是多种技术合理搭配,低耗运营。这些技术和手段要根据展览的个性和特点,同时根据一个单位的资金、人员技术构成、区域位置等合理搭配,综合运用。但是有一点必须考虑,那就是展览开放以后的运营成本。再高新的技术,如果运营成本过高,观众量不足,展览就会被束之高阁,就失去了投资举办陈列的初衷,达不到目的。三是吸纳创新,切忌效仿。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展览技术不断创新,因此要求展览的表现手法要不断创新。但是,不要盲目求新,不成熟的技术最好不用,否则有可能会成为陈列的败笔,浪费了有限资金。同时,也不能盲目借鉴他人的做法,要选择与展览个性相符的技术和艺术品。
其四:要把握“展壁线”。展壁线通常指展品所依附的版面背板。在过去的陈列展览中,设计师通常将它归结为形式设计方面的问题,考虑更多的是使用材质问题,而忽视了它的内容属性。随着陈列设计理念的创新和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展壁线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展壁不再仅仅属于形式范畴,同样也属于内容范畴,使之具备了内容属性。它要求设计师在策划陈列时,把它作为一条展线加以对待,通盘考虑,形成单独的展览脉络。展壁线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渲染气氛,使展览不呆板,使观众的视觉有舒服感;二是可以作为主线内容的补充,使陈列展览更具完整性,作为陈列主线内容的补充。 2006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中就精心设计了展壁线。展壁线内容是选择了红军经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城市、村庄、河流、山脉以及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会议会址、重要文献资料等加以展示。这条线或实或虚,交代了长征的基本路线和重要事件、战役等情况。2006年,西柏坡纪念馆与国家安全部联合举办了《无名丰碑》展览,该展览主线内容介绍的是我党地下情报机构成立、发展壮大过程和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不朽贡献。展壁线则系统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我党与敌人的正面交锋情况,简明扼要交代了中国革命史不同时期的基本脉络。两条线一实一虚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使整个展览表现手法丰富,内容充实,而且增强了陈列的凝重感和浑厚感。
当然,以上四条线的考虑只是为内容设计师提供了思路,具体陈列还要根据陈列的个性差异,具体分析,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