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文博天地
陈列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博天地
陈列展览若干理念散谈
发布时间:2017-06-30浏览次数:1
主题是纲 纲举目张
多年来,主题理念一直是博物馆陈展尤其是文物实物陈展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反映了一些人对文物的个体价值和集合价值并没有多少认识——他们的眼中只有文物的个体价值,即个体文物的历史年代、专评等级、货币估价,或个体文物自身所含的社会历史信息。这些当然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博物馆馆藏的全部价值和特性。因为我们展示的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系列、一个整体。文物的集合价值,即一件件文物在一定主题的贯穿下,组合形成一定新的更广更大更深层意义的价值。一件文物与一套、一个系列珍藏的价值意义是无可比拟的,这就是文物的集合价值或主题集合性的特点。文物的个体与集合价值并不矛盾,二者是对立的有机统一。笔者认为,主题及其集合价值没有被提到或运用到应有的位置。当今人们已经不能满足对零散文物精品陈列的观赏了。也许博物馆人在今后的发展战略思路上,需要多加考虑或应该去做的是,一个博物馆必须肩负起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社会(主要是本区域)历史文化的主体基本责任,重视主题或藏品实物的集合价值及其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博物馆产生发展的历史、从国际上对博物馆的定义、国家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来看,也是如此。此外,主题陈展的集合性价值还是博物馆陈展应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一个博物馆的主题陈展不能多中心多主题。若是这样,达不到整体震撼的感染力。主题是纲,纲举目张。相反,有些陈展设计,守着丰富的馆藏却不能设计出出色的陈展,或不知如何下手。个别的博物馆业务主管或陈列设计人员在没办法的时候,就像过去计划经济拍脑袋指挥生产一样,或像逛城隍庙一样,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一拍脑袋就定下来。这样能搞好设计制作,能给观众一份满意的答卷吗?一级馆馆藏丰富、量大、选择性大,但在选题提炼上需要功夫;二、三级馆藏品少,在主题定位上更不容易。总之,没有主题的作品让人感到不知所云,不把握好文物的集合价值,我们就很难搞好具有深度和广泛社会意义的陈列展览。
陈展设计必须是博物馆主体思路的外化
新世纪以来,国家把博物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福利、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投入。博物馆建设犹如长上了翅膀,规模总量、服务水平有了更大的发展提高,并为很多相关产业带来了很大商机。一些围绕博物馆新馆舍、陈展建设的商家应运而生,各种陈展创意设计公司走进了各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的办公室。他们带来了证明公司实力水平的材料,带来了各种创意设计图纸。他们有着设计带声光电的能力、有着动态的互动性的展品图样。他们深深吸引了博物馆人,并为博物馆陈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样式,使得博物馆的陈展也更吸引人。于是,一些博物馆开始请这些设计公司帮助设计制作陈列展览,一些带有现代化的高科技色彩的陈展相继推出。比如,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的陈展,在展示全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产生与发展这个较严肃的历史文化现象时,穿插设计了动态的如黄梅戏《徽州女人》人物场景、《天仙配》七仙女与董永路遇对唱的场景等,改变了过去的传统风格手法,注入了科技因素和新的活力,给人一种静中有动,严肃中有活泼,传统与现代俱进等,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可以说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进步。但是,请创意公司并不能代替博物馆自己的整体设计。少数博物馆人对一些外包公司产生了诸如迷信、投机性或惰性等心理,一些人认为外包公司的设计图纸方案容易被通过;个别人认为陈列设计自己搞麻烦,弄不好还要挨批评。于是,出现了所谓外包性陈列,即给一些创意公司定一个或几个题目,一个或几个大概的范围,然后招标或博物馆自己选定承包公司。一个小到几十万元大到上千万元的陈展设计制作项目就交给了外包公司。众所周知,博物馆陈展有着自己的特点,博物馆馆藏个体(文物)包孕着很深的历史的和综合的学问,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集合意义,有很多表现的是古代族群、地方民风小史特色的,一个再有学问的大家也不能囊括博物馆馆藏的学问,当然也不太可能熟悉或了解博物馆的专业规律,因此,一些外包性陈展出现了问题和笑话,惑己惑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必须是博物馆主体思路的外化。与现代化手段表现结合、与现代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结合是好的,但陈列用不用、如何利用应审慎思考。
摆摆式是陈展进步的障碍
多年来,由于藏品规模、陈列空间、苏美博物馆理念模式、业务经费、人员专业及相关文化水平、社会和自身沿袭等因素,中国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在设计和推出陈列展览过程中,衍生了不少偏颇的陈规或非主流认识,比如:有认为博物馆应突出“物”(的古奥),不需要什么“声光电”、电子媒介等手段,只把物件摆出,让观众自己看就可以了。其文字介绍或简单或对生僻字没有注释,似乎人们不认识、看不懂才是博物馆的水平(一些做得好的博物馆如湖北省博物馆等,将自己的陈展语言定位到小学程度);还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馆,馆藏家底薄、过去展舍空间小,又没有多少业务经费,硬件条件不够,认识重视也不到位,使用“摆摆式”较易行。过去,所谓“精品文物陈列”“专题藏品陈列”“戏剧文物陈列”等,没有主题层次、没有计划大纲、没有案头设计,即使图片展也是如此,一开始就拿出文物实物来摆摆看。摆出什么样,现场决定。这种没有预案的结果是:引来了零散的观众、少量的专家和文物爱好者,却怠慢了广大的社会公众,从而导致社会淡漠、财政不支持。甚至有些地方主管部门认为:博物馆只要不丢文物就可以了。无论什么样的摆摆式,共同的问题在于,缺少以人为本的热情。这些年来国家为了引导博物馆陈展的主流方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每隔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奖活动,对博物馆陈展从内容到形式、从传统到现代、从主题到手段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性要求和标准,为我国博物馆陈展工作提供了方向,有力推动了博物馆陈展工作的健康发展。当今,我国中小型博物馆得到国家财政免费开放补贴,各方面更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供求”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博物馆在公益需求、地方政府与国家经费补贴的推动下,建了新馆,提升了陈展活动空间,设计推出了新的陈展,并不断优化服务质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社会的关注。摆摆式是陈展进步的障碍。必须向先进馆学习,在讲究陈列艺术和内容研究上下工夫,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期待着我们,文博事业发展的持续期待我们更多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