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赶考路从这里启程
文博天地
陈列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博天地
我们为什么陈列(下)
发布时间:2017-06-30浏览次数:1
陈列基本流程与价值取向的磨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性活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们进行价值认知、评价、选择、创造和享有活动的规律。现在,我们来剖析一下陈列形成的基本过程,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谁来决定我们陈列的每个环节?凭什么决定?谁来检验和评估陈列的好坏?这实际上关系到我们博物馆姓什么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神庙里陈列酒器还是摆放先进的生产工具,意义和效果大不一样,这是质的区别。当然,也有一些非原则性的区别,目标一致,但方法不切实际或事与愿违。导致此种事情发生的种种原因如果不厘清,将会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最顽固的瓶颈。
还是让我们来解剖陈列产生的全过程吧。
首先,是谁决定陈列主题?是谁决定要不要做一个陈列,做什么主题,这是陈列的第一步。我们先来看看一个陈列形成的几种主要类型。①领导指示说:由领导直接交待主办的展览。②应时说:这部分比较多,大多是纪念性特展,比如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70周年,纪念建团90周年。还有就是配合中央的中心工作,如迎接十八大成就展、反腐倡廉展。③应邀说:一般是受同行或大型企业的邀请,共同主办的展览,如“毛泽东与鲁迅”展。④任务说:按各级博物馆的要求,每年必须主办几个原创展览。一些地方政府把博物馆当作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要求做一些宣传建设成就与配合招商引资的展览。⑤利益说:博物馆为了生存,选择观众喜欢的主题办展览,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在所列五种类型中,第三四五项陈列都是博物馆领导说了算,第一项自然是领导的领导说了算,第二项就更高了。那么这些决策人怎么来决策,就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以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学识修养背景与爱好来决定观众的“被价值观”“被兴趣”,还是真正把决策权交给观众,让他们看他们所要的展览,这是一个影响博物馆方向的问题。众所周知,由于经费来源、决策机制、监管体质的特殊性,尽管现在有大量的博物馆免费开放,但“公众的博物馆”目前还往往等同于“公众可以随意参观的博物馆”。
其次,谁来决定陈列方案?按惯例,由陈列部或研究室专业人员初撰、相关领域的专家修改、领导拍板。看上去很专业。问题却同上。我所知道的至少有三到四个大型纪念类博物馆在制定内容方案时,形式与内容的专家争得不可开交,内容组的要“全面、系统、深刻”,形式组的要“少而精”,让更多的空间用于形式铺陈与渲染。这就像两口子为了给孩子吃鲍鱼还是燕窝大打出手、相持不下时,孩子却在边上大哭:“妈妈,我口渴——”,观众真正的需要常常被忽视。据我所知,一个大型纪念馆,经过一年多制定的内容方案所形成的“全面、系统”的版面,最后在上墙时,因为过于拥挤,被陈列人员几个人“选择性上墙”了。
再次,谁来决定形式?自然,第一关是陈列装饰公司专业人员(博物馆自己的专家队伍),再就是博物馆专家评审,领导通过。根据上面所议,似乎形式设计人员更接近观众的需求,因为他们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除了专家评审的“更好地表现主题”外,就是观众的反映,实际上就是视觉冲击。其实不然,形式设计的价值取向同样有价值观的博羿。
现代陈列的价值创造与方法陈列目的的实施过程就是陈列的价值创造过程。
陈列的价值取向决定陈列实践所带来的价值创造。因为从陈列的主体活动的角度来讲,陈列的价值创造是陈列决策人的价值取向在陈列创造的过程中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所作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认和自我实现。从客体的方面来看,陈列的价值创造是陈列在陈列决策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形式的变化,是陈列决策人赋予陈列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怎么样让陈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是我们陈列决策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既然陈列决策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陈列的价值创造,那么,我们在决策陈列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或者说,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陈列创造出更大的、更先进的、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价值呢?其实,只要真正理解了我们为什么陈列,那么实现陈列价值的最大化的途径是很多的。
1.还大家以“大家的博物馆”
博物馆由过去的只为少数人欣赏到向全民开放是一大革命,再到免费开放更是一大进步。不管免费与否,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博物馆基本上都是纳税人自己的钱在经营博物馆,所以,博物馆本就是纳税人自己的馆。既然是自己的馆,仅免费自由参观是永远不够的,他们理应成为博物馆的主人,我们博物馆决策人就是受雇于他们,我们办什么陈列,怎么做陈列就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和社区博物馆运动不同,是主权问题,它与传统的官本位是根本对立的,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就要一切以观众的需要为中心,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手段为方法,由专家型主导变成观众主导,由过去导向式到现在、未来导向式。
2.让每一位观众体验感动关于博物馆功能有教育一说的,中国恐怕要算一个。然而,博物馆真是学校的延伸吗?如果是这样,那学校收购部分藏品也是博物馆的延伸?再想想,一个人好不容易享受年休假,旅游到贵城市,谁愿意送去“被教育”?分不清博物馆与学校职能的区别,至少在我国,此说法是被动灌输式教育的后遗症。观众到博物馆来,是来观赏和体验的。所谓观赏,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与通过观看所得到的信息产生共鸣,而产生新的信息源和新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一体验过程是自主的、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其结果也因人而异,但都必须具备两个元素:惊奇、感动。
让每一位观众体验感动,就是要通过各种展示手段使陈列与观众产生共鸣。只有产生共鸣,才能将陈列者观念在观众主观愉悦的情况下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从而达到陈列价值创造的目的。如果观众不感到惊奇,说明他没有感受到多少有效信息,如果观众没有被感动,说明他对陈列主题没有接受,看了也白看。
3.创建真正的博物馆联盟博物馆不同于迪士尼乐园,也不等同于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不能靠科技演义来吸引游客,要使博物馆陈列发挥其独特的原物的作用,文物就是少不了的重要的物的支撑。因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只有文物作为“物”的特性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将来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而在我国,因有几件文物就开始建馆,甚至先建馆再去征集文物的事例屡见不鲜,长此以往,没有文物支撑的博物馆很有可能门可罗雀或是改作他用。而要想调动所有馆藏文物的作用,建立真正的博物馆联盟也就迫在眉睫了。
建立博物馆联盟并非新的观念,国外已行之有年,如美国的“史密森机构”就是一个国立博物馆系统,旗下共有14家博物馆。英国“区域文艺复兴计划”就是由中央政府补助预算,并由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委员会成立地区博物馆资源中心,扮演旗舰博物馆角色加以推动,目的在于整合地区博物馆资源,提升经营成效。
去年,我国兴起联盟高潮,如北京博物馆联盟、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西南博物馆联盟等等。北京地区现有博物馆159家,“根据各博物馆的功能区分,着力构建有效调度、相互衔接、最优化配置博物馆资源的工作机制”,“以各联盟成员单位上报的拟举办的展览项目为依托,形成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项目库,通过社会公众投票及联盟评审等方式,逐年安排展览计划的实施。”要说这是价值取向的进步,不如说这是价值取向的一场革命更准确。
总之,一个陈列,由领导主导也好,专家主导也好,最终是给观众看的,最好还是由观众主导。否则,任由将价值观强加给观众,观众不买账也是白搭。在一个展览策划之前,我们有关的人必须先考虑好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陈列?